媒體報道
2022 年 04 月 26 日
中國生物藥經曆了近些年的快速發展,回顧其十年間的曆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從早期的生物類似藥仿制,衆多現在知名CRO或者Biopharma都是從細胞株、工藝開始摸索,慢慢過渡到早期。
第二個階段就是千軍萬馬過PD-1這樣的獨木橋,同質化競争嚴重。
第三階段由PD-1延伸而來的免疫檢查點抗體如4-1BB、OX40等。這個時期Fast-Follow是主流之一。
而發展到當前的階段,差異化與First-in-Class越來越舉足輕重。
基於此背景,柏思荟有幸采訪了2022第2屆DJSeedin創新合作峰會——生物醫藥上市企業創勝集團CEO錢雪明博士,談談他對生物醫藥行業的思考和見解。
錢雪明博士擁有 20 年商業化抗體發現和開發的經驗。曾任北京盛諾基醫藥科技的高級副總裁兼研發主管、安進首席科學家,領導多個項目團隊,發現新型的自身免疫性和代謝疾病(骨骼和腎髒)治療用抗體藥物。他是多項抗體專利的主要發明者。畢業於複旦大學生物物理學系,并分别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奧爾巴尼醫學中心獲得神經學與生理學碩士學位和神經學與藥理學博士學位。
一、機制的創新與雙抗的冷靜思考
二、未來十年,靶點為王
有材料做過統計,靶點層面low hanging fruit都基本上業界都有不少布局,剩下的都是難的。接下來的十年,要真正在抗體領域有突破性的進展,還是要從靶标開始。現在整個人類基因組接近3萬個基因真正變成藥物靶點的可能不到10%。即使去掉不适合抗體的胞內靶點,還是可以找到更多更好的靶點。因此需要選擇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不能再走跟随模仿的道路,重演同質化競争的曆史。
最近有機構根據最新的2021年報分析整理出了當前多家Biotech企業的現金困難。同時結合資本市場的走勢,投資者對於生物藥企業的熱情也在消退,逐漸回歸理性。管線布局的差異潛力與臨床推進、商業化速度更大程度地影響了Biotech企業的股價表現,在這方面創勝很早做出了應對與規劃。
三、創勝的創新與戰略
除了腫瘤,創勝布局了一些其它的領域,如腎病和骨科。面對腫瘤這一主流,創勝的定位是要做PD-1抗體不敏感的領域。而且在腫瘤領域,創勝重點關注胃腸道,也正是因為這個重點,管線之間可以很好地協同。
創勝的Claudin18.2抗體布局了各種胃腸道瘤種,在此基礎上還有PD-L1/TGF-β雙抗,這兩個新藥之間可以聯合。另外,VEGFR2的抗體的機理是通過疏通血管,既能讓T細胞更好地進入腫瘤,又可以用於NK的療法,這使得三個藥物有協同的可能。
“公司要有自己的産品開發策略,需要選擇什麼做、什麼不做,更重要的是選擇什麼不做。”錢雪明博士總結他的布局哲學。
臨床試驗作為藥物開發的重要環節,方案設計也有差異化。很多公司臨床是序貫的,先在中國或者澳大利亞做臨床,之後再去美國做。而創勝是從臨床開始就在中美兩地做,大多數的産品是用同一個protocol,這樣既可以借助美國的快速批準又可以利用國內快速入組的優勢。
“我們在中美兩地都有臨床團隊,與美國那邊的PI溝通很高效,即沒有時差問題,而且可以去現場拜訪。如果在國外完全靠CRO不可能做到這麼高效。”錢雪明博士對創勝的臨床團隊充滿信心。
●強強聯合,占領制高點
前幾個月的國産抗體“出海”引發的行業讨論無疑是巨大的。錢博士對“出海”有幾個階段的總結:第一階段是要積累國外的病人數據,要證明在目标人群是安全有效的。國際化臨床的質量标準是一樣的,而且思路也很相像。這不僅能夠加快審批,未來商業化時也有巨大優勢。這一點對突破“出海”的困境至關重要。
第二階段則有不同的路徑。比如自己在國外做注冊。注冊之後,可以跟其它公司進行商業化的合作、銷售或自建營銷團隊。還有一個路徑是與海外企業共同開發,同時保留一定的商業化權力。
“我覺得現在最重要的是第一階段,先把在美國的安全性、有效性數據建立起來。創勝做了平行的一步,就是跟BMS進行臨床合作,盡管還不是商業化合作,但對我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在這個聯合策略裡面也有很重要的新發現,給了我們更多信心。”
●先發優勢與CDx護航
“我們的非腫瘤産品TST002正朝這個方向發展:創勝負責技術,如CMC、臨床開發;合作方則負責商業化,這是比較合理的規劃。但是在腫瘤産品上,就值得創勝自己建立銷售隊伍,因為我們的腫瘤産品線是專科,相互具有協同性,可以面向一個科室,靶向同一類适應症。我們的另一個目标就是通過自己的抗體平台,能夠輸送給國內其他公司一些創新的分子。我們可以結合自身的優勢,充分利用外部資源來一起推臨床,使得産品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