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2021 年 09 月 29 日
2021年9月29日,创胜集团医药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6628.HK,以下简称“创胜集团”)正式宣布,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本次全球发售4033万股,预计募集资金约5.74亿港元。
创胜集团CEO钱雪明博士:“一转眼,创胜已经迈入第十个年头。一路走来,支撑我们的不仅是当初的梦想和激情,更是因为有幸奋斗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是中国这片适合创业的热土,吸引了一大批想要为中国生物医药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的科学家在此创新,创业。
上市是创胜集团的一个新起点,创胜会更加努力, 为肿瘤患者,骨质疏松患者和肾病患者开发和提供更好更支付得起的创新治疗手段,为我们的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为我们的地方政府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产生更多的税收,为建设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明天作出我们的贡献。
创新致胜,至诚行远。前面的道路一定会有更多精彩, 也一定会更有挑战!”
全球视野下,如何看待旗下明星项目TST001-Claudin18.2当下的竞争态势?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开发速度如何练成?未来产业化有何布局?如何看待未来港交所的表现?
在创胜集团敲钟上市的前夕,笔者采访了创胜集团首席医学官石明博士和创胜集团子公司奕安济世总经理杨晓明博士。
01 研发内卷下的新思考:选择与聚焦
从招股书来看,创胜集团研发管线包括PD-L1抗体、Claudin 18.2抗体、VEGFR2抗体、PD-L1/TGF-β双抗、硬骨素抗体(礼来引进)、Claudin 18.2/PD-L1双抗、MASP2抗体和MASP-2抗体/TACI融合蛋白等。
在众多热门靶点中,为何选择将Claudin18.2作为公司的核心发力点,笔者抛出疑问。
对此,石明博士表示,创胜集团产品管线丰富,重点放在最有可能成为FIC或者BIC的产品上。优先开发能够在全球跑到前几名的产品,开发进度越快,越接近对标产品,就越有成功的可能。
依此策略,创胜的Claudin18.2单抗TST001在全球临床排名十分具有优势,亦成为了公司重点布局的一个产品。
2021年8月,创胜集团宣布在研的Claudin18.2单克隆抗体TST001的IIa期临床试验顺利完成首位患者给药。令人惊喜的是,这是继Zolbetuximab(IMAB362)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发的第二款Claudin18.2靶向抗体治疗候选药物,也是国内目前进入临床II期及以上的最快的同靶点单抗项目。
Claudin 18.2作为近年来药企必争之高地,单抗赛道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开发速度如何练成?对此,石明博士分享了三个关键点:
其一,是分子本身的优势。TST001抗体具有高度差异化,是一种高亲和力的靶向Claudin18.2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由创胜集团通过其独立开发的免疫耐受突破(IMTB)技术平台开发。利用先进的工艺开发技术,TST001的岩藻糖含量在生产过程中大大降低,进一步增强了NK细胞介导的ADCC肿瘤杀伤活性。在小鼠异种移植实验中,TST001也显示出比 IMAB362 类似物更强的抗肿瘤活性。
其二,临床团队全球开发的经验非常重要。TST001抗体走的是中美双报,创胜目前的临床团队有60多人,布局比较健全。不但有中美临床开发团队,医生团队,运营团队,药物警戒团队,生物学团队,数据管理团队,还有临床QA,以及转化医学部门。
国际著名胃癌临床专家沈琳教授是该项目的PI,在患者入组、临床设计和推动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同样在美国,也启动了多家知名临床中心,研究者的参与度也非常强。
其三,诊断抗体的选择。开发和使用高度特异性的诊断抗体来区分Claudin 18.2和剪接变体(Claudin 18.1)也是靶向治疗的关键步骤。
02 群雄逐鹿,TST001何以制胜?
当下Claudin 18.2靶点可谓竞争激烈,单抗以外还有科济生物的CAR-T,石药集团和康诺亚的ADC,以及百济神州、启愈生物、天境生物、嘉和生物等的多个双抗,可谓群雄逐鹿。
当谈及TST001作为单抗,如何跑赢双抗、ADC及CAR-T等新疗法时,石明博士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首先,单抗是目前成药性最大的药物类型。目前临床上单抗用于治疗胃癌治疗的开发策略比较成熟,例如赫赛汀(注射用曲妥珠单抗)的开发策略是先从胃癌末线治疗开始,获批上市后再往一线推进。这种策略可供Claudin通路的单抗药物借鉴。在一线治疗中TST001也已经在和化疗做联用,这也是继安斯泰来之后第一家与化疗做联用的药物。
其次,尽管新技术药物各有特色,但也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以CAR-T和双抗为例,生产过程复杂且耗时长,费用比较高。”
石明博士进一步透露:TST001正在剂量爬坡阶段,在6 mg/kg的剂量下便已看到了临床缓解,一位晚期胃癌患者曾多种治疗失败,经过2个周期TST001治疗后,就有37%肿瘤减小。而实际上,安斯泰来的Claudin18.2抗体IMAB362项目在爬坡试验中并没有看到肿瘤缓解现象。
2021年7月,FDA授予TST001用于治疗胃癌及胃食管连接部癌的孤儿药资格认定。美国对于CMC的要求非常高,从确定备选药物分子,到正式启动 CMC开发,到中美IND获批,仅仅用了12个月。在CMC开发及未来的定价上,创胜有何差异化优势?
对此,杨晓明博士分享道:创胜集团拥有一个整合的药物开发平台,这是一个无缝衔接的过程。如果通过外包找CRO,CDMO服务,一般光衔接、做技术转移就会耽误几个月的时间。CMC团队约200名成员,主要技术负责人均在跨国公司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生物药方面拥有10~30年的经验。
其次,创胜的药物开发平台足够成熟,涵盖细胞株、工艺,细胞培养、纯化、制剂等环节,能够在短的时间里做出产量比较高,且质量能够满足中美申报的要求的样品,为完成中美IND的申报提供保障。
在产能层面,创胜旗下负责工艺开发及大规模生产的杭州奕安济世可以满足Claudin 18.2将来上市三年内的产能需求,苏州工业园区新的70亩产业化中心正在建设。目前国内抗体药产能规模基本在2K-5K升,而国际上都是1万升、2万升,其中以2万升为主导。
而奕安济世通过自主开发的世界领先的连续化的生产工艺,在500升到1000升的规模,就可以达到相当于传统2万升的规模效应,生产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一旦TST001获批上市可以在生产成本及定价上保障优势。
根据招股书披露,创胜集团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启动TST001用于治疗胃癌的全球III期注册临床试验。
03 四款重磅候选物在手,赴港IPO,下一站风景更广阔
除了TST001,创胜集团还有4款重磅候选药物:MSB2311、TST005、TST002、TST004。
作为创胜集团的核心产品,MSB2311是一种针对高肿瘤突变负荷(TMB-H)等多种实体瘤的人源化PD-L1单克隆抗体(单抗)候选药物。
在非肿瘤领域方面,创胜集团在肾病及骨骼疾病治疗领域的产品则有TST002和TST004。
TST002(Blosozumab)是一款针对严重骨质疏松的人源化硬骨素单抗候选药物,该产品已获得礼来制药在大中华区开发及商业化Blosozumab的授权,并已在美国和日本完成临床Ⅱ期研究。9月,该产品已在中国获批临床。目前,只有安进的Romosozumab已经在美国、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和日本获得批准,中国还没有获批准的抗硬骨素抗体疗法。而中国有超过1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其中有400万人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症,如果TST002获批,这些人便可以成为受益人群。
TST004则是一种针对IgA肾病(IgAN)的人源化MASP-2单抗候选药物。
石明博士分享到,除了单抗项目,创胜集团在双抗领域也有深入涉足。以TST005为例,该产品便是一款针对实体瘤的PD-L1/TGF-β双重功能抗体候选药物,有望在PD-1无效或失效的病人(如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人群当中有效。
据了解,目前在中美两地,正在临床开发靶向PD-L1/TGF-β双重功能抗体的项目仅有三款,市场稀缺性较大。今年4月,创胜集团向FDA提交的TST005的IND申请正式获批;7月15日,该全球 I 期临床研究已顺利完成美国首例患者给药。考虑到目前全球做临床开发靶向PD-L1/TGF-β双重功能抗体的项目并不多,具有先发优势的TST005将会是公司未来具有竞争潜力的产品之一。
强劲的研发实力也是公司屡获全球投资者认可的关键。在融资进展方面,创胜集团自成立以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备受青睐。此次IPO之前,创胜集团已经融资到C轮,共计融资金额3.42亿美元。
采访尾声,在谈到对于创胜集团未来港股市场如何表现时,石明博士分享到:“生物技术公司前期还是不盈利的,这是新药开发的特性,但创新和全球化开发策略的眼光很重要。”